2025年03月28日議程前發言
謝誓宏議員
切實跟進安全城市的導盲磚卻成「行走陷阱」的問題
近年來,特區政府日漸重視無障礙環境的建設工作,致力於滿足多元群體的需求,讓一眾使用者能夠「更自在」地生活。然而,儘管無障礙設施不斷增設,其使用率與實用性仍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以導盲磚為例,其本應為視障人士提供安全通行的指引,但實際鋪設卻存在諸多問題,甚至成為潛在的「行走陷阱」,令視障者在行走時膽顫心驚。
不少視障人士反映,部分導盲設施存在設計缺陷、鋪設不連續,甚至被障礙物遮擋等問題,導致其難以獨立出行,有時甚至因導盲磚上的障礙物剮蹭而受傷,甚至會對輪椅、嬰兒車使用者以及長者造成障礙。事實上,此類事件並非個案,而是屢見不鮮,反映出導盲磚未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甚至可能成為潛在的安全隱患。儘管這些設施在初期可能符合相關標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維護不善或設計缺陷逐漸顯現,導致其可用性大幅下降。
因此,當局應該定期對無障礙設施的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定期收集使用者反饋,及時發現問題並改進,以解決部分設施或配備的使用情況與預期存在落差的問題。同時,針對視障人士出行問題,當局除了整改現時導盲磚的問題外,也應考慮引入智能科技,例如在導盲磚中嵌入感應器或與手機應用程式結合,提供語音指引或震動提示,進一步提升視障人士的出行安全。這種科技化的解決方案不僅能夠彌補傳統導盲設施的不足,還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加精準和便捷的指引。此外,政府應考慮開設線上反映平台,讓市民能夠即時轉達無障礙設施所出現的狀況與問題,並在設計和整改過程中,邀請視障人士、輪椅使用者、長者等多元群體參與,聽取他們的實際需求與建議,確保設施的實用性。
無障礙環境的建設是一個複雜而長期的過程,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共同努力。只有通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才能真正實現「無障礙」的目標,讓每一個人都能在社會中自由、安全地生活。希望特區政府能夠繼續加大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投入,並在未來的規劃和實施中,更加注重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和體驗,為所有市民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和便利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