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賜議員2025年3月28日議程前發言
需要減少外地僱員
現今,我們經常遇到失業的年輕人和成年人。年輕人屬於受衝擊最大的群體,他們只能繼續住在父母家,結婚生子一拖再拖,因為即使找到工作,也是缺乏穩定、安全和持久性的工作,隨時可能被外地僱員取代。
本人經常接觸這些年輕人,他們表示求職時的主要困難是薪酬低,無法應付生活開銷,在澳門居住生活明顯不夠,而大部分外地僱員沒有這個問題,他們的消費、花銷都不在澳門。
我經常接觸的這些年輕人感到,在現在的情況下,就業市場供大於求,導致就業困難。找不到工作,這些年輕人只能繼續深造,以求在其他地方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離開本地市場。這就是為什麼國外畢業的大學生不回澳門、本地人才外流的原因。
澳門政府有責任正確分析現時就業困難的情況,立即推出有力措施,扭轉局面。
根據最新的數據,外地僱員總數約為21萬1千,僅酒店及飲食業就有5萬5千,不動產及工商服務業近2萬4千,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1萬2千,三個行業總數達到9萬1千。
這9萬1千外地僱員中,很多是白領,在銀行、金融、保險企業、寫字樓、博企公關部門擔任行政職務,除收取月薪外,有些還有佣金和小費。而許多這些工作可以由本地勞工擔任,尤其是當下就業困難的大學畢業生。
根據內地的失業數字,16至21歲勞動力的失業率為16.9%,25至29歲為7.3%,30至59歲是4.3%。
澳門的失業率達到1.9%,但該數字不能反映現實情況,也不符合我們日常接觸到的大部分人的感受。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年人從事全職工作,但是收取時薪,澳門政府應更加重視這一問題。他們不計入失業人口,卻被用來申請外地僱員配額,以便支付更低的薪酬、提供更少的勞動、社會福利。
聘用兼職員工,僱主不用承擔社會福利、勞工權益等責任,更省錢,於是兼職工作越來越多,而全職崗位越來越少。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公佈的《世界就業和社會展望:2015年趨勢》,上述措施對歐洲造成不利影響。該獨立研究指出,全職工作崗位減少了300萬。澳門也在經歷這種情況,全職月薪或年薪崗位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兼職工作崗位。
最後,我們提醒有權限當局,應更加負責地執行7月29日第4/98/M號法律第一款及第二款規定,遵守有關總原則,僅在沒有本地勞工或本地勞工不足時,方能僱用非本地勞工。同時確保兼職員工不被當作申請外地僱員配額的數字,得到配額後即被辭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