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 議程前發言
謝誓宏議員
培養更多本土醫療人才加速醫院分診工作,優化電子政務在醫療方面的實際應用
健康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政府有責任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的健康服務,以滿足澳門市民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然而,本澳的醫療系統一直無法滿足於本澳市民這一基本的健康需求。首先是市民求診在醫院的輪候時間長,夜晚求診甚至需要等待三個小時以上。根據統計及普查局數據顯示,2022年末,本澳醫生數量為1,965名,每千人口對應2.9名醫生。與發達國家平均每千人口醫生數3.2名至3.9名相比,仍有段距離。由此反映出澳門的醫生數量也難以滿足澳門市民的看病需求。在此,本人希望特區政府重視並加快醫療行業的人才培養與人手調度工作,合理設置醫生相關的職稱評估工作,提升醫生、護士的相關待遇,留住人才,更好的服務社會、服務市民。
隨著本澳電子政務的發展,「一戶通」展現了電子政務涵蓋市民生活多方面的強大功能。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有市民反映,在醫院測試的流感快測不能現場出具結果,醫院會在三小時後將結果上傳至「一戶通」。然而連續過了幾日,「一戶通」仍未顯示流感快測結果。流行感冒的用藥與普通感冒用藥有所區別,通過流感的快測試劑檢測,可以讓醫生更好地對症下藥,避免隨意濫用普通感冒的藥物,盡快幫助病人擺脫病痛的煩惱。
此外,特區政府定期會公開報告接獲的新冠肺炎感染報告或流感報告宗數,然而除非該市民強烈要求,不然醫院並不鼓勵前來求診的市民進行新冠快測或流感快測。快測電子結果和一些其他的電子醫療報告,經常在過了許久後都沒有及時上傳,這不禁讓人懷疑特區政府公佈衛生相關數據的真實可靠性。
鄰近地區的香港的深圳已經實現跨境病例互通,未來隨著合作的深入,相信澳門市民在大灣區的醫療需求將會增加,推動澳門與橫琴的跨境病例互通將有助於澳門市民未來在大灣區的生活。但就目前電子病例在澳門的應用程度來看,特區政府仍需不斷改進電子政務在民生區域應用的方方面面,例如優化電子醫療報告等數據的及時上傳工作。
醫生、護士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群體,聘請、培養本土的醫療人才不僅能夠加速醫院的分診效率,滿足市民的求診需求,提高服務質量與城市幸福感;更有助於澳門經濟「1+4」多元化的發展。特區政府不僅要重視外來醫療人才的引進,發揮他們的輻射作用,也要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同時要提升醫生護士的待遇,用實際行動留著現有的澳門醫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