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質詢
促政府檢視渠蓋數量和佈局的合理性
因應全球天氣的變化,本澳未來面對暴雨的情況將有所增加,因此為加強本澳下水道的排放能力,政府也不斷對本澳渠網進行優化和整治,不少區域暴雨後排水能力也有所增強,但是仍然未能有效解決低窪區域的水浸問題。而且,隨著工程的進出,渠蓋數量也不斷飆升,影響影响行車體驗。
尤其是新橋等本澳舊區,渠蓋密集分布在周邊車道及道路轉彎處,嚴重妨礙車輛順暢通行。而內港作為核心交通地段,也是渠蓋的重災區,短短一段路就設置超過二十多個渠蓋,再加上該路段車流量較大,長時間的使用也容易造成路面損壞,加上修路等原因也讓該路段變得危機四伏。此外,每當天雨路滑,或者是燈光較為灰暗的情況,這些渠蓋都會變成路面陷阱。不少電單車騎手指出由於渠蓋分佈雜亂無章,有的甚至鋪設在轉彎位置,每次行駛都會「提心弔膽」,加上遇到雨天視線受阻的情況,稍不留神輾過渠蓋就容易發生失控甚至「自炒」情況,情況十分危險。這種雜亂無章的佈局不僅給電單車車主構成壓迫性的威脅,亦長期困擾著他們日常出行。
渠蓋一直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公共設施,然而不合理是設置和管理也讓渠蓋變為城市「黑點」,增加道路行駛的風險性。尤其是與臨近地區相比,澳門的渠蓋密度和設置位置更加混亂,不但影響澳門形象,也影響市民出行安全。渠蓋設置雖然是一個細小的環節,但卻關乎著市民的生命安全,因此當局必須要高度重視並切實加以解決,將其對市民造成的影響將至最低。
同時,當局也須加強檢視全澳各路段的渠蓋鋪排和規劃情況,進行合理可靠的專業分析並對症下藥,「設身處地」從駕駛者角度出發,優化渠道佈局,打造更具人性化的道路設施,在根本上為大眾提供優質的出行體驗以及安全保障。另外當局在推進基礎設施的規劃時,既要立足於當前的需要,同時也要面向未來發展,做好各方面全面的考慮,避免重複動工,浪費公帑。
基於此,本人向政府提出以下質詢,並要求適時給予清楚、準確、連貫和完整的回覆:
1、對於路面上的渠蓋鋪排缺乏規律性且密集的情况,當局對於渠蓋的佈局是出於什麼考量?未來有否規劃減渠盖點,以降低引發車禍事故的風險,確保駕駛者有著行車安全的出行體驗?
2、對於車流較多的路段,日常繁忙的運輸壓力不但會影響道路的使用壽命,也很容易影響路面與渠蓋的貼合度和平整度,從而容易造成道路凹凸或沙井結構性破損的情況,影響道路使用者的安全。針對此情況,當局現時採用什麼措施去保障道路的安全狀況,每月的巡查的頻率多少,對於發現道路問題起至完成維修平均需時多久?
3、道路會隨着日常使用而出現損耗,亦會因為交通意外、惡劣天氣或地下水管渠道爆裂等不能預見的情況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損耗。因此為了及時了解道路情況,提前做好作業準備,當局除了增派巡查人手和次數之外,現時澳門有什麼渠道可以及時接收道路情況信息,成效如何?當局會否考慮增設更多渠道網絡,聽取市民對於道路狀況的反饋,及時跟進提高效率?
澳門特別行政區
立法會議員
謝誓宏
二零二四年十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