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質詢
將體育產業化提上議事日程、優化現有體育設施的使用模式、解決現時管理體制僵化的現況
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2022年2月4日在北京舉辦,作為全球性的國際運動賽事、體育健兒最高的比賽殿堂。遺憾是澳門由於各種原因受限,澳門運動員一直未有機會參加這一國際體育賽事,祈望不久將來澳門青年能有機會於上述國際體育賽事大展所長。
2021年8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辦公廳同意廣東、香港、澳門三地以「粵港澳大灣區」名義共同聯合主辦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楊寧訪問香港時表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會由香港、澳門按需選擇項目後,餘下交由廣東舉辦。
澳門土地資源稀缺,人口密度冠絕全球,同時澳門過去集中所有資源包括土地發展博彩業,因此特區政府忽視體育設施的發展,澳門的體育場地極為貧乏。現有的大型體育設施如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所在的土地在興建後至今不斷出現地面下陷的問題仍未能有效解決;氹仔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館設施保養不當造成嚴重損耗,場所安全性不足無法連續舉辦大型活動,更為奇怪的現實是特區政府每年花費不菲於場館的保養。
澳門現時受限於體育設施不足,故羽毛球等用地面積較少而易尋覓場地、以及入門門檻相對較低,成為了澳門市民喜愛的運動類型之一。望廈體育館自開館以來一直深受運動愛好者愛戴,尤其是二樓的羽毛球場的預約爆滿顯示項目深受歡迎。
但近日我們辦事處不斷接獲市民反映館內的預約及租借場地的流程十分複雜且不便民,現時使用望廈體育館設施場地(羽毛球、籃球及乒乓球等項目的場地)時的流程為進場出示健康碼、走至所屬場地門外需重覆再次出示進場碼、租場者運動易卡作核對;租場人因突發事故﹝如交通意外或因身體不適﹞其餘到場者無法入場使用;而使用時如有人因各種原因早退,其餘人被迫退場。上述過度固化、毫無變通的規則,引致場地使用者與管理員經常磨擦及向我們表達不滿。
如何平衡體育場館的用途是特區政府首要考慮的方向,澳門專業體育水平的提高確實需要足夠的場地予以練習,但提供足夠時間空間予居民日常鍛鍊亦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澳門受制於場地缺稀及分佈不勻的現實,對於望廈體育館等大場地亟需更為科學式的規劃安排。
最近行政長官於發佈新一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時透露特區政府將可能將現有土地進行拍賣,就此事我們辦事處收到意見希望預計拍賣的土地用作體育方面的建設,希望借此機會將體育產業化,就此特區政府需嚴格審核拍賣土地後用途,監督土地用途避免違背拍賣原意。
培訓一名專業的運動需要付出大量成本,體育產業化能激發澳門運動員專業再度提高,以增加本地運動員的競爭力,以「市場化」的目光投入至全國性、跨國洲際性、甚至有機會至全球性國際體育賽事,促進澳門的體育發展。
澳門體育事業受制於體制僵化固化的現實,近年來經常出現體育運動員與體育管理機構之間的矛盾,例如曲棍球、足球運動員與負責的總會理念不合或溝通受阻,導致最後總會拒絕協助對應範疇的運動員報名參加對外大型體育比賽。
基於此,本人向政府提出以下質詢,並要求以清晰、明確、連貫和完整的方式適時給予本人答覆:
一、 特區政府有何短中長期規劃支持及輔助澳門運動員參與內地、區域性及將來有機會參與世界性頂級國際賽事,以促進澳門體育事業的專業化?
二、 望廈體育館開放公眾後出現各種超出限度規則,嚴重擾民的行政行為引致減低大眾運動意願的例子,特區政府就現時預約方法過度繁複的現實有何切實性的預約及使用場館優化方案,以緩解現時的場地使用者與現場管理員之間的磨擦?
三、 面對現時體育設施結構性的不足及體制僵化的現況,特區政府有何實質性措施規劃促進體育邁向產業化的進程?
澳門特別行政區
立法會議員
謝誓宏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