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議程前發言
謝誓宏議員
2022年度1,300億澳門元的財政預算,未有任何特殊政策針對本地失業居民
特區政府日前公佈的《2022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總體預算為1,300億澳門元,但當中的預算項目大多為恆常性開支,並未有任何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失業者的津貼。
特區政府在疫情下多次提出增加財政開支的議案,短短2年額外開支近1,000億澳門元,證明澳門經濟受疫情長期性的嚴重衝擊,對本地居民來說亦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根據現行第212/2019號行政長官批示及第4/2010號法律《社會保障制度》第四十條﹝開始、期間及終止﹞第二款規定,本地居民失業者僅能申請每日150澳門元且最多只能領取3個月的失業津貼。
上述的失業津賠不但無法應付家庭日常的固定開支、杯水車薪,而且據現實情況反映有相當大部份無法獲得僱主的離職通知書,導致連上述的失業津貼也無法申請,家庭經濟壓力倍增。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就業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7月至9月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9%,上升0.2%,澳門的就業市場隨着外向型經濟產業博彩業受疫情困擾、前境不明朗的影響,12月貴賓廳的倒閉潮引致相關行業僱員的就業危機仍未顯現於上述數據上。加上近年於高等院校畢業的學生後大多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就業壓力,就業問題更好引起連鎖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的「骨牌效應」。
根據我們辦事處接獲的求助中了解到近日出現大量為子女取消興趣培訓班的現象,家庭經濟來源成員於貴賓廳就業,不論有否遭到解僱,為保障家庭的日常基本開支,便削減小孩「非必要」支出的項目,導致小孩喪失學習課外感興趣活動的機會。
更嚴重的情況是,興趣培訓機構為挽留顧客保持黏性,只能推行短期免費的措施,增加經營成本、加重負擔。如特區政府不廣納民意,收集精確且能反映澳門社會真實情況的數據,將會引發新一輪不同範疇的大型倒閉潮,將重創澳門的社會穩定。
澳門未來經濟發展步伐及方向受疫情困擾仍未明朗,青少年選擇學業發展方向成為往後發展關鍵點,現時澳門高中課程需要選擇文理分組,部份學生未能清楚了解自己,因此特區政府在課程制定方面需要更為靈活的機制處理,讓青少年在大學選科時能有更多選擇空間。
在澳門經濟收入急降的情況下,截至2021年9月特區政府於公共工程投資預算163.8億澳門元,共推出304項公共工程;同時日前特區政府表示明年的大型公共工程增加一成,共61項。可惜的是大部份公共工程承批者聘請大量外地僱員,無法惠及本地居民,更遑論如何解決本地居民疫情下就業困難的社會問題。
有見及此,對於明年財政年度財政支出預算,縱使受疫情困擾收入下降,特區政府仍需借鑒過去抗疫的經驗,及時作出應對政策措施堵塞上述高機率潛在性負面經濟效應的發生,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欠缺長瞻性的政策制定風格,再度減弱本地居民對特區政府的管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