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會成員簡介

高天賜

澳門出生,現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職業為退休公務員以及葡萄牙在澳門事務服務。

協會季刊下載

質詢 主頁 >> 質詢

 高天賜議員2016120日議程前發言

 

澳門的隱蔽貧窮個案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自回歸後,處於隱蔽的貧窮狀況的個人或家庭的數目不斷增加。這些情況的出現除了是源於個人或家庭的不幸外,亦因為通脹、租金高昂及主要的生活必需品價格大幅上升所致。因此,應該說是澳門特區的經濟發展導致出現了一個新的貧窮階層。

  

在今年19日,我探訪了五個住在北區、明顯處於隱蔽的貧窮狀況的家庭。

   

個案一,61歲的吳先生與兩個兒子同住。24歲的長子失業多年,而15歲的幼子正就讀中學。作為保安員的吳先生每日工作1012小時,每月薪金6000澳門元,這亦是家庭唯一的收入來源。吳太是一名家庭主婦,但長期患病,要每星期到公立醫院看不同的專科門診。6000澳門元的收入明顯不足以支撐4名成年人的生活。

   

個案二,五十八歲的馮先生,在325層高、位於北區的住宅大厦從事回收及清潔工作,每日工作1214小時,已經6年沒有放假。他居住在其中一幢大厦用於放置垃圾的地方,他的太太是家庭主婦,與兩名兒子在珠海居住,因為澳門的租金太高,一家人的生活就靠他每月薪金8000澳門元來維持。

   

個案三,黃女士,寡婦,61歲,因為患有多種長期疾病而失業,每月收取3120澳門元的社會福利金,居住在一幢沒有電梯的私樓的五樓。她的兒子已成年,她的女兒亦已婚,但兩人經常向她施壓,要求她將居所賣掉,然後將所得攤分。

   

個案四,黃女士,70歲,獨居及患有多種長期疾病,其丈夫因為患癌而在去年自殺身亡,她沒有其他親人可以依靠,靠每月約2500澳門元的社會福利金過活。

 

個案五,周女士,58歲,失業,其丈夫於2007年在國內被殺,現與兒子同住。她的兒子32歲,患有精神病,有攻擊傾向,已經失業多年。現時,周女士靠親友的借款維生。

 

這些隱蔽的貧窮個案影響到社會的基本結構,行政當局不應視之為個人生命中所發生的個別事件,因為這些個案會讓當事人被邊緣化、被社會排斥。

 

這些隱蔽的貧窮個案,當事人從表面看來都處於良好的條件,但事實上真實情況卻被隱藏了。

 

當一個人的摯親的生命突然出現劇變,加上社會經濟情況的變化,例如租金、樓價飆升、通脹以及生活必需品價格大幅上升,這些悲劇便會發生。

 

因此,行政當局有責任改善社會援助網絡,以便能更有效地向有需要的人即時提供援助。一如一般貧窮,被社會排斥也是由於各種例如失業、邊緣化、歧視等因素所造成。

 

在澳門,有一些提供援助的機構每月向人們派發生活必需品、食物或衣服,然而,現時這些機構均以越來越低調的方式提供援助,避免傷害受惠者的感情。

 

謝謝!

 

 

*
*
*
已上傳
*
已上傳